如何在马来西亚选择合适的工业园区

可用语言

马来西亚目前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外国直接投资热潮。2024年,该国批准的投资总额高达3785亿林吉特(约806亿美元),其中制造业占据1205亿林吉特(约256亿美元)。来自外国的投资承诺也达到1704亿林吉特(约363亿美元),显示出国际层面对马来西亚在区域供应链中持续扮演关键角色的信心。对投资者来说,要想做出明智的决策,离不开扎实的数据支撑。这包括系统比较不同地区的条件、厘清从申请许可到实际运营的全流程监管要求,以及模拟多种情境对成本的影响,做好压力测试。

2025年马来西亚的制造业格局

电子和半导体仍是马来西亚工业出口的支柱,占全国出口额的三分之一以上。英特尔承诺投入 70 亿美元在槟城和居林扩大先进封装业务,而美光则在 2024 年 12 月承诺追加 20 亿美元用于人工智能相关的存储组件。

政府已设定未来十年半导体投资超过 5000 亿林吉特(约合 1064 亿美元)的目标。多元化也在逐步形成。宝腾于 2025 年 9 月在霹雳州的汽车高科技谷启动了一家电动汽车组装厂,而雪兰莪州继续吸引航空航天和医疗设备领域的投资。

柔佛州与新加坡的融合促进了食品加工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而砂拉越州的三马拉卓工业园区则依托大规模水电和加固的 275 千伏输电线路,成为电力密集型产业的聚集地。

马来西亚外商投资监管指南

外国投资者在进入马来西亚市场时,需遵循明确的监管流程,这一流程直接影响项目何时能够启动生产。这些审批环节相互关联,按正确顺序推进有助于避免不必要的延误和控制成本。整个过程涵盖从公司设立与海关登记,到环境许可、行业特定认证以及人员聘用审批等多个阶段。

尽管每个审批阶段都有各自的时间要求,但若能将其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性规划,企业便能够更清晰地预估入市时间,实现更为平稳高效的项目落地。

获取生产许可证

任何制造业务的第一步是在股东资金超过 250 万林吉特(约合 53.2 万美元)或员工人数达到 75 人时申请许可证。申请通过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提交,许多投资者会将有条件的土地协议与许可证的审批时间表相协调,以避免在获得批准前出现财务风险。

选择合适的海关制度

在许可证申请进行期间,企业必须决定如何管理其进出口业务。以出口为导向的制造商可以在设有现场海关监管的自由贸易工业区内运营,或者申请获得许可的制造仓库地位,这允许其在自己的场所进行保税业务。

这一选择取决于供应链设计:优先考虑靠近供应商进行集群布局的企业通常选择低价值物流(LMW),而那些需要立即办理清关手续的企业则倾向于选择自由贸易区。

履行环境义务

环境审批通常会同时进行。根据 2015 年《环境质量(规定活动)令》,某些项目在施工开始前必须完成环境影响评估。在设计阶段确认是否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有助于避免设施已开工后出现代价高昂的设计变更或延误。

获取特定行业的认证

一些行业除了需要许可证和环境许可外,还面临其他要求。食品、制药和医疗器械制造商必须通过由马来西亚伊斯兰发展局(JAKIM)管理的 MYeHALAL 系统获得清真认证。将认证审核与工厂验证相结合,既能确保合规性,又能防止调试计划受到干扰。

确保外籍员工到位

审批流程的最后阶段是确保外籍经理和工程师获准在项目现场工作。就业准证由外籍员工服务处办理,一旦提交完整材料,目标是在五天内办妥。

实际上,企业应预计更长的准备时间,并将人员配置审批与建设及调试时间表相协调,以避免在业务扩张期间出现领导层空缺。

决定竞争力的成本因素

马来西亚的成本结构虽在逐步演变,但在东盟范围内仍保持整体竞争力。

企业所得税目前为24%,并从2025年起,跨国企业将依据经合组织第二支柱规则缴纳国内补充税。这一与国际标准的接轨降低了未来政策的不确定性。现有的投资激励政策仍然有效,但需在考虑补充税的基础上评估其净收益。

劳动力成本正稳步上升,全国最低工资将于2025年8月调升至每月1700林吉特(约362美元)。即便如此,该国的劳动力成本仍显著低于新加坡,同时其中级技能人才储备优于许多区域竞争对手。在槟城和雪兰莪等地区,工程师薪资水平较高,反映出强劲的市场需求;然而这部分成本上涨通常可通过生产率提升和供应链整合带来的效率收益得以抵消。

在能源方面,马来西亚提供了价格稳定性和多样选择。2025年7月,马来西亚半岛实施电价结构调整,引入按电压等级分类计价并扩大分时电价时段,使制造商能够通过优化用电方式降低整体成本。具体电价因用户类别有所不同,由国家能源(TNB)公布。与此同时,砂拉越地区凭借稳定且具有竞争力的水电资源,为冶炼及其他高耗能产业提供了东盟区内最低的用电成本之一。

此外,马来西亚的物流网络与国际贸易协定进一步强化其竞争力。2024年,巴生港(1464万TEU)、丹戎帕拉帕斯港(1225万TEU)和槟城港(142万TEU)共同构成了高效冗余的出口通道。自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2年3月)和《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2022年11月)以来,制造商可享受更灵活的原产地规则和低关税市场准入,这些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人力或能源成本的温和上涨。

关键投资领域

电子与半导体

槟城和居林仍是东南亚领先的电子产业集群,自 2021 年以来吸引了超过 200 亿美元的累计半导体投资。英特尔在峇央峇鲁投资 70 亿美元建设的先进封装厂拥有 6.5 万平方英尺的洁净室,美光位于巴冬的工厂正在扩建至 150 万平方英尺,并追加投资 10 亿美元。

超过 300 家供应商提供基板、封装材料和洁净室服务,而槟城国际机场在 2024 年处理了约 10.3 万吨货物,这一数字低估了其作为高价值电子产品集散中心的作用,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货物是通过卡车运往吉隆坡国际机场或新加坡再行发运的。

机会存在于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封装、汽车级芯片以及基板和引线框架的本地化方面,马来西亚在这些领域仍大量依赖进口。尽管与柔佛或东海岸相比劳动力成本较高,但生产力和供应链深度仍吸引着全球领先企业。

汽车与电动汽车

雪兰莪州和霹雳州正在巩固马来西亚的汽车生产基地,涵盖传统汽车和电动汽车。宝腾汽车高科技谷于 2025 年在丹绒马林开始运营,初始产能为 2 万辆,未来有望达到 4.5 万辆。尽管该基地是马来西亚电动汽车推广的核心,但该国仍在组装和出口内燃机汽车,确保了不同技术的韧性。国家政策目标是到 2030 年电动汽车占新车销量的 20%,但面向东盟市场的传统汽车出口依然强劲,尤其是在紧凑型和低成本细分市场。

这种双轨制使企业能够采用灵活的制造策略——平衡内燃机汽车的产量与电动汽车的增长——并抓住电机、逆变器、电池模块和轻型汽车结构方面的供应商机遇。

医疗设备

槟城是全球医疗设备领域的领军者,贝朗在此运营着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其槟城工厂占地 193,000 平方米,拥有超过 7500 名员工,并设有亚太地区的研发和测试中心。

尽管该行业的总体投资数据有限,但其运营规模表明了外国投资者的长期信心。该产业集群生产输液系统、静脉注射导管和无菌一次性用品,产品远销世界各地的医院。

投资者可以利用通过 ISO 13485 认证的供应商、清真认证途径以及合同灭菌服务来加快产能提升。短期内,在为东盟和全球原始设备制造商扩大无菌包装、精密塑料以及高附加值一次性用品的规模方面存在机遇。

航空航天

雪兰莪州的梳邦是马来西亚航空航天业的核心。马来西亚国际航空航天中心及周边供应商为飞机维修、零部件制造和工程服务提供机场区域内的便捷通道。虽然公布的总投资额数据不多,但需求端的数据却十分强劲:预计未来十年,东南亚的机队将需要超过 3000 次的货机改装和客舱翻新。

梳邦地理位置优越,能够抓住这一机遇,尤其是在精密机械加工、复合材料和航空电子设备维修方面。政府战略将该地区指定为航空航天中心,确保提供政策支持和培养获得许可的工程师的渠道。

物流密集型和食品加工

柔佛的价值主张在于吞吐量和市场接近度。2024 年,丹绒柏勒班港处理了 1225 万个标准箱,而新工业区如新山 i-Park 和士乃科技园区将保税设施与现代化物流相结合。食品加工商利用冷链网络和清真认证,为新加坡市场提供当日送达服务。

除了传统制造业,柔佛州还正在成为数据中心的枢纽:Yondr 正在塞登纳克建设一个 300 兆瓦的园区,普林斯顿数字公司也在开发一个 150 兆瓦的场地,这两者都需要升级的公用设施,这反过来又会支持周边产业。这种消费物流和数字基础设施的双重动态使柔佛州成为马来西亚发展最快的多产业中心。

化工与重工业

东海岸走廊,包括哥打京那巴鲁和甘马挽,拥有马来西亚最大的石化产业集中区。关丹港在 2024 年处理了 2500 万吨散装货物,而马中关丹产业园提供了 14.2 平方公里的工业用地,可直接接入管道和码头。

安赛乐米塔尔钢铁公司和巴斯夫马来西亚化工公司是该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目前该集群着眼于特种化学品、工程树脂和可再生原料衍生品,以满足电动汽车和电子行业的新需求。

这些园区的规模允许分阶段建设,而共享的废物处理和公用设施则降低了审批风险和每吨的资本支出。

高耗能材料

砂拉越的三马拉菊工业区是马来西亚能源密集型产业的中心,通过 275 千伏线路输送巴坤和穆鲁姆大坝的水电。电价在东盟国家中仍处于最低水平,为铝、铁合金和玻璃生产提供稳定、可再生的电力。普雷斯金属铝业和 OM 材料等租户表明,长期电力协议如何支持成本确定性和 ESG 合规性。

深水港、专用输电线路以及可再生能源资质的结合,使萨马鲁在东盟其他地区中,对于冶炼和材料项目而言独具竞争优势。

从选址决策到首次生产的关键路径

进入马来西亚的外国制造商必须将审批和建设作为一个整体链条来规划,而不能将其视为孤立的任务。

许多人低估了并行流程所需的时间,导致了投产时的延误。下面的流程展示了从有条件的土地协议到首次生产通常需要的 6 至 12 个月的时间,突出了哪些环节先进行,哪些环节可以并行开展,以及哪些时间决策会影响确定性。

第 0-1 个月 - 土地协议及初步申请

一旦投资者批准了选址短名单,通常会签订与审批和公用设施承诺相关的土地协议。同时,准备好向马来西亚投资发展局(MIDA)提交的制造许可证申请。

第 1-3 个月 - 生产许可证和海关制度

在此期间,通常会处理许可证事宜。同时,公司评估海关待遇,选择自由贸易区地位或许可生产仓库地位。在许可证审核期间准备海关申请,使两项审批能够同步进行。

第 2-5 个月 - 环境及特定行业认证

若项目属于《2015 年环境质量(规定活动)令》的范畴,则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在食品、制药或医疗器械等受监管行业,清真认证审核也会在此期间安排。与许可证和海关申请同时进行这些流程有助于避免后期出现瓶颈。

第 4-6 个月 - 公用事业及外籍员工配置

在获得批准方面进展顺利的情况下,投资者着手确保获得电力分配函和指示性费率协议,下达变压器订单,并完成水和电信连接。外籍员工配置计划提交给外籍人员服务部门,以使签证与调试日期相匹配,确保在启动时有技术领导可用。

第 6-12 个月 - 建造、装修和验证

在获得许可证、完成海关手续以及落实各项公用设施之后,开始进行建造和装修工作。环境和清真认证最终敲定,随后进行系统验收测试和试生产。在获得批量生产授权之前,对验证批次进行验证。

从整体上看待链条

将监管流程视为一个完整的链条,有助于真实预估从启动投资到生产出第一个合格产品所需的时间。通过整体规划和衔接各环节,投资者能够更合理地设定时间预期,避免因审批环节脱节而导致的延误,并确保在投资与扩张的每一阶段都有充足的资源保障。

做出最终投资决策

在马来西亚选择工业园区是一项关乎企业竞争力、合规性与未来增长潜力的战略决策。每个地区都具备独特的优势,也需权衡不同的因素。基于详实数据和清晰的监管认知进行评估的投资者,将更能把握先机,为长期稳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